2022.01.01 星期六 阴:罗伯特·戴博德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》
书里,蛤蟆和心里医生谈了十次,而这本书虽然没有分成十次看完,却也是在时间纬度上跨越了很久,久的像一个人经历了完整的从抑郁到自我认知,再到自我完善的整个过程一样。
每一个人的抑郁,几乎都是从习惯性的逃避开始的。
“当你有恐惧感时,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,让你没办法放松。就好像它们在你的心里拉响警报,告诉你大事不好了,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。”
我们有时候可能并不知道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一些事,期待一些事,烦躁一些事。而这本书教会我们:学会冷静下来,意识到那些问题,正视逃避的理由,分析问题的根源。
有一些理念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每一个人当下的态度处于什么模式,为什么有些人强势有些人则会弱势,为什么有些人的行为会严重的影响到另外一个人。而这些理念并不是用来区别好人坏人,而是理解行为的方法,尤其是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 。
总的来说:
“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,也用情感去体会。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,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,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,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。”
以前我们学习到的,是让我们能够时时刻刻都理性去分析任何一个问题。比如你需要老是摆出一副“扑克脸”,以不变应万变,遇到问题先想一想,权衡利弊,再做决定。
而真正的自我的认知,是包括我们对事物条件反射般的情绪表现,再加上自己的理性判断和分析,所包含的所有东西。这应该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,当然还有教会你怎么样独立和自主。
说到这里,个人感觉,也有点像“三体”运动。我们以为找到了终极的所在,但可能只是找到了有迹可寻的某一个方面,在更大的维度中,什么也不是。
最后说一点,蛤蟆的抑郁症好的确实太快了些。